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听力筛查这么重要。
听力筛意的两个常见误区
是不是孩子第一次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就一定存在听力方面的问题?
答案:No!!!
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外耳道还会残留羊水、胎脂等残积物,这些物质会使得耳声发射的信号减弱或者消失。
所以一般来说会建议在新生儿出生48小时之后再进行听力筛查,同时在听力筛查之前可以适当地用小棉棒来清理外耳道。
此外,还有一部分新生儿存在中耳积液,也会引起听力筛查的结果异常,这种情况随着中耳积液的逐渐吸收会好转,大部分中耳积液的新生儿在3个月后进行复查时会变为正常。
不仅如此,如果在听力筛查的时候,新生儿比较烦躁,或者不能保持安静状态,也云影响听力筛查的通过。
而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是听力损伤的高危人群,家长会更加关注听力筛查的情况,可是这部分孩子在第一次听力筛查时通过率往往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不要太过担忧。
因为这部分婴儿的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太成熟,所以有些婴儿会暂时性无法通过听力筛查,而随着婴儿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在产后42天时复查的话,听力筛查通过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通过听力筛查还需注意
是不是孩子通过了听力筛查,就一劳永逸了?
答案::No!!!
根据美国《儿童听力筛查指南》的数据分析表明,婴儿期的永久性听力损失发病率为3‰,学龄期则增长到9‰-10‰。
单耳和双耳的暂时性与永久性听力损失可达14%以上,年龄在6-19岁之间的患病总数超过700万。
这也告诉了我们,由于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儿童期听力损失的发病人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听力筛查的年龄界定为0-6岁,而发达国家则提出听力筛查的范围应该扩大到高中生。
排查早期的听力损失
或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听力受损出现的概率并不大,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
Uptodate的统计数据:在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3名有着明显的双侧听力损伤,而中、重度听力损伤的发病率为1:900-2500,如果是单侧大于30分贝的力损伤的发病率则高达6:1000。
越是早期的听力损失越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婴幼儿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即使是轻度的听力损失也会导致孩子在行为等方面出现严重的生理障碍。
听力损伤的原因
那么听力损伤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这就得从声音的传导过程讲起,声音首先经过外耳和中耳进入内耳,然后在耳蜗内被转化成神经电信号传入大脑。
由此可见,不论是外耳或者中耳的结构岀问题导致声音无法传还是耳蜗以及此后的神经电信号传导以及大脑接收功能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听力的损伤。
概括来说,听力损伤的原因有传导性、感音神经性以及混合性三种。
听力有问题的蛛丝马迹
如果孩子出现下述问题,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并且及时去专科就诊以免贻误时机。
● 孩子1个月的时候,还不能对大分贝的噪声刺激做出反应,不会被这些噪音吓到。3-4个月大时,还不能转向声音的来源处;
● 孩子不能仅仅依靠声音来注意到你;
● 他关注漱口和振动这种能够感受到的声音,但不会试着发出个别元音或辅音;
● 开始说话晚,而且到了12-15个月还不会叫“爸爸”或者“妈妈”;
● 叫他时往往没有反应,这很有可能被家长们误以为孩子是心不在焉或者不听话,其实可能是由于部分性耳聋造成的;
● 孩子看起来似乎只能听到某些特定的声音;
● 孩子看起来不仅听力很差,而且也不能保持自己的头部竖起或者在没有支撑的条件下,走路和坐下都很慢。
如果听力损失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干预,不仅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在儿童情感、心理社交等领域也会引起发育迟缓。
听力筛查不是走流程,每位宝爸宝妈都要关注宝宝的听力情况。